前两天碰到个老朋友,愁眉苦脸说收到法院传票了。原来三年前借给同事5万块,对方一直拖着不还,现在直接被告上法庭。看着他手足无措的样子,我突然意识到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被债权人起诉后该怎么应对。
接到法院文书别急着撕掉,那只会让事情更糟。仔细阅读这些关键信息:
法律小贴士:法院立案后会给15天答辩期,这个黄金时间千万别浪费在焦虑上。
去年处理过的一个案子特别典型。小李借给亲戚8万块钱,当时碍于情面没写借条。被起诉后,他翻出三年前的微信聊天记录:"表哥,那8万我下个月工资发了先还你2万",这句话成了关键证据。
收集证据要把握这些要点:
很多人不知道,法律对民间借贷利息是有明确规定的:
时间段 | 合法利率上限 |
---|---|
2020年8月前 | 年利率24% |
2020年8月后 | 同期LPR四倍 |
遇到过债权人把利息滚到本金的案例,最后法院只支持了合理范围内的部分。如果对方主张的利息过高,一定要在答辩状中明确提出异议。
法院现在特别鼓励诉前调解,这个阶段达成协议可以避免留下司法记录。上周刚帮当事人谈成分60期还款的方案,每月还800元压力就小多了。
如果原告和被告不在同城,可以提出管辖权异议。有个案件就因为这点拖延了三个月,给被告争取到筹款时间。
法律规定民事债务诉讼时效是3年。注意是从约定的还款期限届满开始算,如果中间有催要记录,时效会重新计算。
即使判决生效,在执行阶段仍然可以和申请人协商。法院现在推行"善意执行",对于确实困难的被执行人,可能暂缓查封唯一住房。
老话说得好,借钱看人情,还钱看人品。但真要走到对簿公堂的地步,感情用事不如法律用事。最近观察到个有趣现象:越来越多债权人在起诉同时申请财产保全,等拿到判决时才发现对方账户早就被冻结了。
最后的肺腑之言:解决债务纠纷就像治水,宜疏不宜堵。与其等到被起诉才手忙脚乱,不如在逾期初期就主动沟通。毕竟在法官眼里,诚意还款的态度有时候比还款能力更重要。